更新時間:2017-08-30 來源:黑馬程序員電子商務學院 瀏覽量:
1.
如果要給已經進行過半的2017年找一個熱詞,“共享經濟”一定是一個可以入圍的選項。
有些出人意料的,進入到經濟下行周期的2017年,“共享經濟”不僅沒有降溫,反倒似乎變得更加火爆起來。
從共享單車、共享籃球、共享充電寶、共享雨傘、共享床鋪、共享按摩椅,甚至是共享女朋友……一時間,各種與“共享”有關的概念和項目層出不窮,無論創業者還是資本都發瘋似的開始往里扎,似乎我們真的開始來到了“一切都可以共享”的時代。
這場景,像極了2015年時,O2O大潮下,一切你想到想不到的服務都開始“上門”的時候。
然而,2015年的那波潮流中,包括“上門洗車”、“上門洗腳”、“上門做飯”等等在內的O2O項目,事后都被證明大都只是創業者和資本們美好的臆想,既難以支撐起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,也很難對于某種恒定的用戶需求提供穩定、可預期的解決方案。
而當下,在整個互聯網業內,“共享經濟”也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爭議,開始被一部分人視為是某種“妖孽”式的看不懂也琢磨不透的存在。
以至于,當下在行業內,也慢慢出現了這樣的說法——
生態、情懷、共享,堪可并稱當代互聯網三大被炒爛了的概念。
站在“共享經濟”已經無處不在甚至顯得有些泛濫了的這一年,我們似乎有必要冷靜下來,重新對于所謂“共享經濟”進行一些更為深入、理性的思考。
2.
談論“共享經濟”之前,我們有必要先界定一下,到底什么是共享經濟?
如果回歸到發展路徑和屬性來看,可能存在兩種意義上的“共享經濟”。
最初意義上的“共享經濟”,起源于美國,其目標導向在于“通過閑置資源的共享并將其與有短期使用需求的用戶間實現匹配,從而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”。在這個過程中,使用者可以以較低的價格享有服務,而資源占有者則可以利用資源的閑置時間而獲得收益,大家各取所需。而Airbnb和Uber、乃至Zipcar等等,都成為了這一階段中的代表公司。
而這種以“致力于解放已有閑置資源”為導向的“共享經濟”,也往往被視為是較為純粹的“共享經濟”。我們不妨稱之為“A類共享經濟”。
而進入到2015年之后,“共享經濟”的邊界開始被擴大。雖然仍然關注于“推動社會資源匹配和使用效率提升”,但是否一定是要通過“撬動閑置資源共享”來實現,則開始有了不同的做法——由此時開始,開始有越來越多的“共享經濟”創業項目選擇了自己集中采購或生產大量物品,然后通過出售其臨時使用權獲得回報的模式,其中以摩拜和ofo等共享單車為首。
這個階段的共享經濟,其導向開始全面轉化為“弱化’物權’,強調’使用權’”。
本質上來看,它其實已經高度近似于是一種不折不扣的“分時租賃”模式——它立足的基礎不再在于“挖掘已有的閑置資源”,而是在于“我能集中提供一批產品的’短期使用權’”,并依靠持續出售產品的短期使用權而獲利。
我們不妨稱之為“B類共享經濟”。
然而,A和B二者之外,可能還存在著一類“偽共享經濟”。
本文版權歸黑馬程序員網絡營銷培訓學院所有,歡迎轉載,轉載請注明作者出處。謝謝!
作者:黑馬程序員網絡營銷培訓學院
首發:http://www.sztiho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