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間:2017-08-31 來源:網絡營銷培訓 瀏覽量:
四、“三天內可見”沒毛病
相較于玻璃心的朋友,更多的人則持相反的看法,公眾號@這么近那么遠 在推送的《聽說朋友圈僅展示三天,又惹到你們這群玻璃心了?》一文中,將朋友圈比作回憶,認為朋友圈是我們記錄生活的方式和載體,將每天經歷的事情通過圖文分享的形式記錄下來,像是我們曾經寫的博客、用的微博,甚至年少時寫的日記一樣。
日記屬于私密,朋友圈屬于公開,曾經你可以一覽無遺看到這個人的全部,能夠找到幾年之前他在做什么,這是公開的記憶。
一個同類比較:之前我在記錄生活,把自己的記憶公之于眾,現在我想寫日記,將這些記憶單獨保留,享受自己不可分享的空間。但有人偏偏要看我本應該私密的日記,究竟是誰的問題?一個不夠及時了解別人動態,卻又馬后炮來指責設置朋友圈三天的人,其實不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底線。作者認為:
朋友圈只是你了解這個人曾經的工具,它不是目的。
把握好人與人之間的度,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。誰能說我和這個人成為朋友,只是為了看他的朋友圈呢?因為設置了朋友圈期限,就覺得這個人成不了朋友,本身就是一個本末倒置的想法。
針對玻璃心的言論,作者認為,哪里來的那么多上綱上線,讓這群玻璃心們感嘆世風日下人心叵測。
公眾號@Coffee Box 推送的《朋友圈僅開放三天還能做朋友嗎?》一文也認為,作為朋友,大可不必糾結于這三天:
陌生人能看到你十張照片,但也無法參與你近在咫尺的意境,盡管作為朋友只能瀏覽你的三天,卻也能領略到你遠在天邊的余韻。
說到底,生活,是過給自己的,不是過給朋友圈的。真正關心你的朋友,不會只在意你的朋友圈;并沒有特別關心你的朋友,甚至都不會打開你的主頁,也就不會發現你設置了“三天內可見”。
也希望大家不要因為一個人三天內的朋友圈動態就去揣測TA的所有,不要以為自己可以“見一葉而知秋”。
總之,你關不關注TA的生活,關注頻率如何,選擇權在你。TA的生活分享與否,分享期限是多久,這些是TA的自由,選擇權在TA。誰都有一身軟肋、無一盔甲的時候,誰也都有負面情緒想要發泄事后卻又懊惱的時候。這個時候,作為朋友,保持足夠的尊重,才是正解。(完)
本文版權歸黑馬程序員網絡營銷培訓學院所有,歡迎轉載,轉載請注明作者出處。謝謝!
作者:黑馬程序員網絡營銷培訓學院
首發:http://www.sztiho.com/